企业文化

“读书励志,岗位成才”主题读书活动征文——张超达:《中国文化六讲》读后感

发布时间:2020-11-16 来源:

花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读完了何兹全老先生的《中国文化六讲》,不得不再提到“大家小书”从书理念,何老先生这本书真的属于一本小书,简单易读可以读得很快,但是从主题来讲,这又必然是一本“小书”无法承担的——何老先生讲得是“文化”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,普及性的一面要强过学术性,适合想要对中国文化有个粗略宏观了解的读者。

我感兴趣的是何老先生归纳中国文化的四条主流:天命思想、伦理观念、大一统思想,中庸之道。这些论断简单毫不拖泥带水,也是这六讲的主旨内容,然而,这些精简的内容却需要一个历史学家耗尽平生所学,深思而得之。除此之外,更多的历史资料的简略介绍。我想这也是“大家小书”的真意,读者可以按需所取,而这本书里的精髓,即是何老先生毕生所学后的论断。

时间的车轮已经划到了2020年,何先生2011年已经作古。客观地来讲,文化讲座亦有时代性。很多老先生书里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,这也是读者阅读时需要甄别的。比如,笔者很难理解,老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所做的假设,对于慈禧和光绪的争权,孙中山先生的早逝,以及对袁世凯的不满,在论述中出现多次。老先生甚至做出假设,如果慈禧、光绪联手,如果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能得到贯彻,中国许是会现实君主立宪,也许会现实真正的共和。我们都知道,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,时势造英雄,也许英雄的出现,是天意也是后世的定论。不管怎么样,太平天国失败了、义和拳失败了、戊戌变法失败了、洋务运动也失败了,而失败的原因,绝不可能是因为当时是中国没有一位明治天皇一样的人物。自然,慈禧与光绪的眼界和胸怀,对当时世界的认知是原因之一,甚至是重要原因,但是隔过这些历史尘埃回看过去,这绝不可能是决定因素。归根究底,中国文化心理因素、中国人的国民性、当时的历史环境……林林总总,每一个小的分支都不是那么容易下定论的,如果用六讲来归纳论述,显然太为难这本“小书”,而且也为难了十多年前写出这些文字的老先生。自然,对于国家的发展,他必有深切的感触,爱之深哀之切,然而,用再过将近十年的眼光来看,国运就像一个人的运气,如今我我们,已经不惧谈论痛苦历史,这就像一个人,大抵也是要走许多弯路才能真的认清自己。放在2020年来讲“中国文化”,我深信,讲义中的某些自然流露是另一番景象了。

相关信息